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记者 荀杨 孙淼
明日(1月8日)起,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将实施“乙类乙管”,经数次政策优化调整,疫情防控重心已逐渐从防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上。近期,随着济南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的到来,部分有基础疾病的患者、高龄人群感染后发展为急危重症。疫情之下,急诊是与病毒正面交锋的第一战场,因大量阳性患者的集中涌入, 省城济南各大医院急诊、重症等均迎来就诊高峰,每天接诊量远远超出之前数倍。
日前,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记者蹲点省城医疗机构急诊科,病人数量急剧增加,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陡增,医护人员迎难而上,坚守在医疗救治的最前方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争分夺秒拉回“悬崖边”的生命
查房、协调床位、安置患者、气管插管、ECMO上机、排班、人员培训…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副主任、EICU二病区主任边圆和他的同事们每天从早到晚连轴转,忙得脚不沾地。 近一段时间以来,急诊门诊病人数量急剧增加,最多时达到平时的3倍以 上,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居多,同时面临科室医护人员因病减员的情况,全院上下克服各种困难,对急危重症患者做到了“应收尽治”,多个“站在悬崖边”的生命得到挽救。
“急诊重症是感染风险最大的科室之一,我们很多医护人员也相继出现发热,高峰时减员达到一半,每天都有新情况,以前排班一个月排一次,最忙的时候一天排一次。”作为重症治疗的主力军,科里的医务人员还要支援其他的病区和门诊,那些忙碌的身影有的是已感染却硬扛的坚守者,有的是在短暂休整后立即重返战场的“战士”…… 平时五六个人的工作量最少时只有一两个人来完成 。
2022年11月初,为了减少交叉感染导致的非战斗性减员,边圆和同事们在科室闭环管理,24小时吃住在科里,目的就是保证患者的救治,这是每一位医者的责任。感染高峰来临后,边圆时刻关心科室每一名医务人员的身体状况,保证大家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去。“最让我感动的是,大家对于病毒毫无畏惧,只要稍微好一点就积极返岗。”加班到晚上十一点,连续上班两三周不休息……这样的情况频频发生,生怕大家撑不住,一个班次时间到了,边圆不得不催促大家回去休息。
2021年入职齐鲁医院急诊科的95后医生郑玥,是EICU团队中少数没感染新冠的年轻医生之一,一直坚持在临床救治的最前线。她告诉记者:“这段时间以来,很多同事都感染了,但是大家都是休息四五天就来上班,从来没有抱怨,都付出最大的努力救治病人,我年轻,父母也很支持我的工作,所以我一定会坚持。”郑玥参与了大量的救治工作,“最近一段时间,我们科里收治了很多孕产妇,前几天有一位妊娠27周,因感染新冠发展成为白肺的病人,经过我们的抢救现在已经好转了,我觉得特别高兴。”郑玥接受采访时,也刚刚参与完一轮救治,声音略显疲惫,但散发的力量却令人肃然起敬。
压力、责任、烦恼、风险、使命……此时每位医生的肩头都承载了太多东西。边圆告诉记者,“有一次一位病人心脏骤停,需要马上对他进行气管插管,这项操作风险极高,因为气溶胶扩散会导致病毒传播,需要做好三级防护,正当我们准备防护装备时,我们的医务人员早已开始插管了,早一秒进行救治,病人就多一分希望,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救命,而不是自己。”
重症患者“应收尽收应治尽治”
“患者起不来没事,可以直接推着病床去做检查!”1月4日上午,济南市中心医院急诊抢救室内,该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王少琴正在仔细查看患者情况。加在走廊里的病床、急匆匆的医护人员、坐在椅子上输液的患者,无不显示着急诊承受的巨大压力。
“元旦三天假期的急诊科接诊患者均突破500人,高峰时达550人次。每天接诊的病人中,至少会有二三十个重症患者。” 王少琴表示,但与此前相比,最近几天病情特别严重、进展特别极速的危重患者比例有所降低,最明显的变化是近3天以来呼吸机没那么紧张了,每天还能有一两台呼吸机空闲下来进行调配。
“为了缓解急诊的接诊压力,医院从全院各科室统一调配医务人员,每个班次都增加了急诊医生和护士,仅急诊内科诊室就有6名医生同时接诊,加上留观病房等,每天有10余名医生、60余名护理人员承担急诊救治工作,及时化解了近阶段的就诊高峰。另外,医院还加大了医疗设备保障的投入,急诊医学科的呼吸机由9台增加至当前的23台,每天的供氧量翻了一倍。”王少琴在梳理近期的工作时表示,从其他科室调配来的医务人员,元旦三天都没有休班,全部正常排班、正常工作,并且是经常不能按时下班。遇上重症患者抢救,延时三五个小时才能下班都是正常的现象。
李民是济南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主管护师,记者看到他时,他正穿梭在病房与护士站之间,紧凑,是急诊室里恒久不变的节奏。“同事们相互鼓励,挺过了最困难的阶段。”李民说。
“随着阳康的医护人员增多,一个梯队、一个梯队的人员填补,一定能保证急诊科的正常运转。”王少琴坚定地表示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为避免重症患者都在急诊压床等待,使更多急危重症患者尽快收入病房,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治,济南市中心医院医务部还建立了急诊与病房衔接机制,选派专人负责急诊患者救治流转的组织协调工作。延冰就是医务部协调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,“一天要打两三百个电话,跟各个科室沟通,给患者做好解释,经常说得口干舌燥。”
据悉,济南市中心医院中心院区以45张床位的重症监护病房、234张床位的呼吸重症病房、180张床位的集中收治病房及内科综合病房4个层次分别应对危重患者、呼吸重症患者、需收入院的合并或者不合并基础疾病的新冠感染患者,全力应对急诊挤兑,优先收治急危重症患者。
保障儿童生命健康的“特种兵”
1月4日凌晨1点,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大厅人流如织,系统叫号声伴随着患儿哭闹声此起彼伏,人群中,一位怀抱孩子的家长冲了进来,孩子因喉头水肿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,急诊科马上开通绿色通道,为孩子进行紧急救治,在医护人员的配合下,孩子的情况得到缓解,一切稳定以后,家长才去补办就诊手续。
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徐群告诉记者,进入冬季以后,医院一直处于非常忙碌的状态, 2022年12月18日前后,突然涌入大量儿童阳性患者,急诊科每日接诊的发热患儿高达1000人,是平常人数的3倍,急诊留观病房高峰期接诊的患儿更是达到五六十人。 全院上下统筹安排,各科室床位优先满足急诊使用,针对急危重症患儿还开通了绿色就诊通道,先治疗、后交费,一系列措施保证发热患儿的及时救治。
“现在很多陪孩子就诊的家长也在生病发烧,大人和孩子都很痛苦,为了减少他们的等待时间,我们全院调集大量人力物力,以最快的速度为每一个患儿进行治疗。”徐群介绍,面对一批批前来就诊的患儿,急诊科36名护理人员陆续都被感染了,但急诊科不仅没有“减员”,护理部先后调配应急护理团队20余人到急诊科应急,大家齐心协力一起与时间赛跑,与病毒搏击。
总有一些瞬间感动人心,总有一些人触动心灵。“我已经不发热了,身体状况也挺好,科里的姐妹们太辛苦了,让我早点上岗吧。”朴实的语言让人泪目。徐群告诉记者,“很多同事都是休息一两天就返岗,尤其是90后、00后的年轻护士,发烧都不告诉我,打一针地塞米松退烧了就继续工作,都知道地塞米松是一种激素,对身体不好,但大家都顾不上了。”
徐群2022年12月19日感染,发烧休息了一天就带病返回了工作岗位,并24小时坚守在科里。其实在此之前,徐群已经在医院吃住了二十多天。或许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,54岁的徐群在感染一周后并发肺炎,喘息困难,咳嗽严重,每天下班后还需要同事给自己输液,但即便这样,她也没回家休息,“同事们都那么拼命,我更没理由歇着。”徐群坚定地表示。
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编辑 刘庆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