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种叫做Citywalk即城市漫步的旅游方式,在这个夏天拥有了超高人气,话题冲上热搜,社交平台上笔记达到数十万篇。从火爆一时的“特种兵式旅游”,到方兴未艾的“城市漫步”,城市和游人如何从中读懂旅行的意义?
(相关资料图)
期待那份不确定
用脚步丈量城市,“城市漫步”让人感觉似曾相识:说通俗点不就是逛街吗?“城市漫步”和其他旅游方式最大区别在于,漫步中的些许不确定性。相比行程密集的旅游计划、走马观花的打卡拍照,城市漫步主打轻松随意,线路往往不精确不固定,在非预设的路线里期待遇见个性建筑、“宝藏”景点、小众店铺。
这种旅行的“精髓”在于深入市井巷陌的角角落落,体味街巷的历史,探寻城市的更新,不但会让外地游客对这座城市念念不忘,也能让本地人对城市爱得更加深沉,不管熟悉或陌生,当真正深入城市肌理,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,有人文的浪漫、自然的瑰丽,也碰撞出拐角的惊喜、不期的相遇。正如作家EB怀特曾经说过的,追寻比发现更加重要,旅行比达到目的地更加有意义。
个性行走,文化“淘宝”
城市漫步主打一个“松弛感”,但不排斥提前做功课,想深入“淘宝”城市的人,会事先了解当地的文史知识,划定大概的行走区域,再一路徒步一路感受,沿着城市记忆的足迹,理解各式各样的空间与建筑,探寻个中故事和背后历史,挖掘一座城市的文化脉络。
从高强度的“特种兵式旅游”,到惬意舒适的“城市漫步”,新兴旅游方式的流行中,大众旅游观念和心态的变化,以及对美好旅游的追求,清晰显露。
一“快”一“慢”其实不矛盾,“特种兵式旅游”的精准卡点、极限打卡,“城市漫步”的舒缓随意、行走随心,尽管体验感不一,但旅行者都在突破固有模式,寻找适合自身的旅途,收获真实、个体的旅游体验。
从体味文化到情感认同
烧烤出圈,网红景点破圈,文旅新亮点层出不穷,注定着相当一部分的所谓“热点”只能热上那么一小会。眼下,随着热度提升,一些地方的城市漫步正努力朝产品化方向探索,包括官方推出漫步路线、组织漫步项目。
7月24日,《江苏古代城市图志》发布,将城市的历史、古代的地图与现代的城市格局结合起来。怎样阅读、运用好这样的文献,在城市保护和更新中延续文脉,为城市漫步提供富有人文气息的“指南”,值得探索。在城市精细化更新中,既提升人居品质,又让人看得见乡愁,感受到市井温情,触摸到历史文脉,体味到心灵共振,是推动“深度游”“文化之旅”的关键,更是城市持续发展的“硬核”之一。当城市在物质和精神文化层面都有了品质提升,提供归属感,才能深入满足人的多元需求,包括旅游者、驻留者。
“漫步”会否迎来长红?
城市漫步走红的背后,对文化底蕴的挖掘是一大关键。以南京为例,古老城墙、大江大桥、桨声灯影,布满岁月的痕迹,随时向漫步者讲述历史悠久的故事。人文和历史的底蕴,如果和城市发展、现代生活交融,自然又会平添无穷的魅力。在文旅深度融合中,才能涌现越来越多的“精品”路线,拉近人与城市的距离,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。
城市漫步越来越火,某种程度上还将促进城市及文旅品质的提升。苏州的平江路,成都的宽窄巷子,南京的老门东、小西湖,西安的大唐不夜城……这些出圈的景点,大多正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、烟火气和现代化的交汇中,展现着独一无二的魅力。除了地标景点,普通街巷的品质也需受到重视。打造友好的社区、街市,对游客和居民来说都会提升生活品质。
城市漫步要持续,最终可能还是要落脚在人的社交需求、情感投射。很多旅行者通过文博小组、摄影搭子等结伴行走、分享体验、交流文史知识。城市这座庞然大物中的渺小个体,通过丰富的文旅社交收获志趣相投和情感认同,显然更容易留下深刻的记忆。而关注这样的需求,无论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,还是老工业城市、新兴城市,都可以跟热火的城市漫步有缘。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“走读”一座城,也是读人,读文化。易中天在《读城记》中说:“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。”城市是人的生存空间,是一座“活态”的博物馆。漫步途中,我们不仅可以从地理、历史、人文、风俗等方面感触一座城市鲜活的生命力,也可以用无数个真切的瞬间构建起对于自身、生活以及世界的理解。
评论员 江音 薛蓓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