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俊荣,垦利区黄河口镇生产村村民。今年60岁的她,心善明理、任劳任怨、持家有方,是一位朴实的农家妇女。她从一结婚就承担起照顾爷爷、奶奶和弟弟们的重担。身为嫂子,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着失去双亲的3个小叔子的衣食住行,供他们上学,给他们盖房子、娶媳妇。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,这些年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酸甜苦辣,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一个家庭的重任,用无微不至的关爱,为饱经风霜的家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。她用行动向世人诠释了爱与责任的真谛。
【资料图】
2020年,兰俊荣被评为黄河口镇“孝老爱亲”道德模范。同年,兰俊荣一家被评为省级文明家庭。2021年,兰俊荣被评为“山东好人”,2023年评为第六届黄河口道德模范。
兰俊荣的幸福之家合影
长嫂如母,她用实际行动书写人间大爱
丈夫巴秀民的父亲于1982年不幸去世,母亲于1984年撒手人寰,只剩下87岁的爷爷奶奶和姐弟五人相依为命。当时,刚刚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,分田到户。家里一无资金积蓄,二无劳力农具,老的老,小的小,其生活困境可想而知。
兰俊荣跟巴秀民结婚当天,看到三个弟弟活泼可爱,却是出奇的瘦,身上的衣服脏得分不出底色,脚上的鞋子露着脚趾头。她在心里重重地叹了口气,伸手把年仅八岁的小弟弟揽进怀里,坚定地对弟弟们说:“嫂子从今往后再不会让你们穿脏衣服和露脚趾头的鞋子了!”兰俊荣不仅这样说了,更是这样做了,而且一做就是二十多年。
从那时起,兰俊荣担起了照顾爷爷奶奶的重任,让他们安度晚年。当时,弟弟们年龄小,都在上学。地里的活全靠哥嫂没白没黑地干,无论多忙多累,回家后她都要洗衣做饭,忙里忙外。夜晚,也是她最忙的时候。晚饭后,收拾完碗筷,她在油灯下飞针走线给小叔子们缝衣做鞋袜、改衣服。小弟秀东长大后回忆说:“从小哥嫂像父母一样疼爱我们,把我们当自己的孩子养。”近90岁的爷爷临终前虽已不能说话,但仍吃力地对兰俊荣伸出了大拇指,这既是深深的夸奖与感谢之意,也是对她的无限期望与重托。
兰俊荣悉心照顾三个没成年的小叔子,用真心诠释了什么是“长嫂如母”。父母不在,哥嫂对弟弟们的思想品质教育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。兰俊荣经常对弟弟们讲,做人要诚信善良、勤劳节俭,经常嘱咐他们再穷也不能眼红别人家的东西,要做正直的人,不做违法乱纪的事。秀东常常对人说:“从小到大,二哥二嫂对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都有很大的帮助,我从心里感谢他们对我的抚养教育之恩。”
盖房结婚,嫂子尝尽了酸甜苦辣
随着时间的推移,三个弟弟相继步入谈婚论嫁的年龄。在帮助弟弟们结婚的16年里,订婚、盖房、结婚……压得这个本不宽裕的家喘不过气来。三次盖房,三个弟弟结婚,着实让哥嫂犯了难,尝尽了苦头,深深地体会到为人“父母”的滋味。
“这些年基本都是在借款、贷款、还款中度过的,最后欠下的几万块钱用了好几年才还清。”巴秀民说。这些年里,夫妻二人历尽了人间的冷暖、饱尝了生活的艰辛,长期的劳累和生活的重压,使得丈夫巴秀民患上了高血压、心脏病,家里的担子全部落在了兰俊荣身上。昔日才四十多岁的她,头上就长了许多白发,比同龄人显得苍老许多。
乡亲们常说:“这些年来,俊荣为这个特殊的困难家庭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,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,更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。她是一个很勤劳很善良的妇女,是打着灯笼难找的好嫂子,也是我们妇女的榜样。”
“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,不能看着那么一大家子人没个人照应啊,现在我们一大家子的生活越过越好啦。”每当提起往事,兰俊荣都这么说。
苍天不负有爱之人。秀功夫妻创办的越豪物流公司生意蒸蒸日上,秀成、秀东及侄子们也在公司上班,一家人有了稳定的收入,这个曾经饱经风霜的大家庭开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。
坚信道德力量,让爱心永远传递
如今,兰俊荣夫妇仍然居住在生产村,依然为他们爱着的家人们无怨无悔地奉献着,却从不主动索取,她的这份爱深深地揉进兄弟几人的生活当中,并传承给子孙后代。他们的无私关爱、真诚善良得到弟弟、弟媳们的尊重。
弟弟们想把兰俊荣夫妇接进城居住,但在农村摸爬滚打一辈子的他们不愿意离开故乡。于是弟弟们出钱帮兰俊荣夫妇买了个新四合院,并隔三岔五地为他们送吃送喝送衣服,嘘寒问暖,生怕兰俊荣夫妇再受委屈。兰俊荣则经常利用团聚的机会给孩子们讲家庭发展史,讲在最困难的时候亲戚们怎样出钱出力帮助支持,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。弟弟、弟媳们有一个共识:对哥嫂要像孝敬父母那样,让他们安度幸福的晚年。
“长嫂如母”在兰俊荣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,一家人几十年和睦美满相亲相爱的事迹也在乡邻里传为一段佳话。夫妇俩的善行不仅影响着亲戚朋友,同样也感染着周围的邻居,大家伙儿纷纷为他们点赞。
“孝老爱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担当。这些都是我的亲人,我付出再多都值得。我不会说不会道,只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、去带动,希望周围的人跟我一样家庭和睦。实打实地说,我也很享受这份亲情呀。”兰俊荣笑着说。
标签: